1、明确“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、大数据运维、云计算架构等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”的培养目标
专业结合实际,主要以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,着力培养信念坚定、品德优良、知识丰富、本领过硬的应用型技术人才。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素养,有优良的行为习惯与知识获取能力,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科研潜力,掌握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现代网络技术、掌握程序分析与设计技术、掌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基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。毕业生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:(1)具备大中型网络工程设计、大型机房运维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。(2)具备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和相匹配的计算机网络与云计算能力。(3)具备一定的大数据处理、运维和机器学习技术,有运用基本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。2、形成“实验室+项目+竞赛”的培养模式
以现有的实验室为基础,合理优化利用实验室资源,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,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大学生的项目,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、大学生科技作品等,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另外,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网络工程特色的大赛,如河北省大学生网络与信息安全大赛、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等,使学生能够发现网络的各种漏洞,并最终消除各项隐患,使得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、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、互联网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,培养学生专业能力。
3、优化教师结构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、注重培养教师教学能力
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,以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为原则,积极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。鼓励高职称的教师去国内外做访问学者,掌握最新的专业教学科研动态,为专业建设指明方向。本专业努力发挥教授与副教授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培训与教学比赛,提升个人教学能力,如河北省信息化大赛、河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、437ccm·必赢国际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。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种教学项目,如河北省精品课程、河北省高教学会项目、437ccm·必赢国际教学项目、437ccm·必赢国际精品课建设项目等。
4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,形成学生的网格化管理
将全体学生与教师进行最优化匹配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,本科生跟随导师指导参与相关科研和职业能力训练,形成科研反哺教学。教师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、论文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、学科竞赛等。这些举措缓解了教学、科研分离,学生和教师联系少、学习盲目性大的问题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